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五一”勞動節,它起源于19世紀歐美國家的工人罷工運動。每到這個節日,我們中國都會對各行各業有突出貢獻的勞動者進行表彰,并用一個小長假來放松自己。現在的“五一”節是世界上八十多個國家共有的節日。
但實際上,在古代勞動節這一概念就已經流行于世界各國了,而且其含義也與現今的勞動節有很多不同,它們普遍含有慶祝豐收和祈禱好收成之意。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世界各國的勞動節。
中國古代春耕節,由于這一天處于“驚蟄”前后,萬物復蘇,氣溫回暖。春耕由此開始。因此,在這一天人們舉行各種活動,祈禱風調雨順、五谷豐登。這一天皇帝要帶領百官,親自扶犁躬耕,以示對天下農事的重視。這樣看來農歷二月初二才是名副其實的中國古代“勞動節”。
在日本,勞動節專門的慶祝活動日漸被“五一黃金周”所取代。而且從4月29日開始,日本就已經進入了“黃金周”。類似的節日在11月23日,稱為勤勞感謝之日。
美國是勞動節發源地,但不過“五一”。更特殊的是,美國在后來設立勞動節時,自行規定每年9月的第一個星期一為勞動節,所以美國人的勞動節不在5月,而在9月。每逢9月的勞動節,美國人可以放假一天,全美各地的民眾一般都會舉行游行、集會等各種慶祝活動,以示對勞工的尊重。在一些州,人們在游行之后,還要舉辦野餐會,熱鬧地吃喝、唱歌、跳舞。入夜,有的地方還會放焰火。
每年的勞動節這一天,舉國歡慶,人們本該是換上節日的盛裝,興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園、劇院、廣場,參加各種慶祝集會或文體娛樂活動。但是今年五一期間待在家就是節日最好的回報,不去人群密集處。相信經過一番努力,新冠性病毒受眾也會有所減少,新增病例降“零”,就是我們最好的勞動成果,點贊白衣天使,向全國抗疫一線的所有勞動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