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青海省紀委監委通報6起耕地保護領域履職不力典型案例;2023年7月,遼寧省大連市紀委監委通報3起在耕地保護工作中不擔當、不作為、亂作為問題;2023年4月,湖南省紀委監委通報7起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問題典型案例……最近,各地紀檢監察機關點名道姓通報曝光,釋放以鐵的紀律護航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的強烈信號。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耕地保護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永久基本農田“非糧化”。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
當前耕地“非農化”、永久基本農田“非糧化”主要問題有哪些?如何圍繞耕地保護“國之大者”強化政治監督?怎樣深挖徹查耕地保護亂象背后責任、腐敗和作風問題?記者采訪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自然資源部紀檢監察組及有關地方紀委監委的同志。
我國人多地少的國情沒有變,耕地“非糧化”、“非農化”問題依然突出
駐自然資源部紀檢監察組有關負責同志告訴記者,多年來造成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的主要問題,集中在超標準建設綠色通道等占用耕地方面,如某省省道公路兩旁綠化帶60米寬,遠超3-5米的國家標準,綠化帶占用耕地近1800畝;農業結構調整導致種植結構失衡,種植結構調整的政策引導不夠,導致部分地區受經濟利益驅使,在耕地上種植經濟作物。
該負責同志介紹,自然資源部公開通報的2021年、2022年耕地保護督察發現的112個違規違法重大典型問題,均反映出有關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門領導干部耕地保護意識不強,主導或因執法監管職責履行不到位,造成違規違法占用耕地問題發生。
從紀檢監察機關的通報看,耕地“非農化”、永久基本農田“非糧化”案例,既有公職人員非法占用耕地、侵害農民利益的問題,又有監管人員失職失責、執行耕地保護制度不嚴不實的問題。特別是個別地方農村亂占耕地建房面廣量多、問題頻發,與有關基層干部監管不力、執法不嚴,甚至聽之任之、置若罔聞有關。河北等地曾印發通知提出,自然資源領域部分執法權下放后,鄉鎮和街道不認真履行巡查、制止、查處職責,不作為、亂作為,失職瀆職的,要依法依規嚴肅追究鄉鎮和街道黨政主要負責人和相關人員責任。
2023年7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先后實施一系列硬措施,守住了耕地紅線,初步遏制了耕地總量持續下滑趨勢。同時要清醒認識到,我國人多地少的國情沒有變,耕地“非糧化”、“非農化”問題依然突出,守住耕地紅線的基礎尚不穩固,農田水利方面欠賬還很多。新時代新征程上,耕地保護任務沒有減輕,而是更加艱巨。
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必須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強化政治監督,做實日常監督,督促地方黨委、政府和職能部門認真履職盡責,嚴肅查處耕地保護中存在的監管不力、失職瀆職、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等問題,深挖徹查違法違規占用耕地背后的以權謀私、利益交換、收受賄賂、與民爭利等腐敗問題,以嚴實作風推進耕地保護決策部署落實見效。
強化政治監督,組織開展耕地保護專項監督,壓緊壓實責任,全力守住耕地紅線
2023年2月,駐自然資源部紀檢監察組收到自然資源部有關司局報送的66件涉及耕地違紀違法問題線索,將問題線索移送至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該室對問題線索集中督辦交辦,有關地方紀委監委深入調查核實,嚴查徹處耕地亂象背后的責任、腐敗和作風問題,有力強化“懲”的震懾。
為充分發揮自然資源行政監督特點和黨內監督政治優勢,駐自然資源部紀檢監察組與自然資源部黨組、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黨組聯合印發《自然資源行政監督與紀檢監察監督貫通協調工作機制清單》,明確了信息溝通、線索移交、措施配合、成果共享四個方面貫通協調機制,駐部紀檢監察組與駐在部門相關司局進行常態化聯絡,確保重要信息傳遞通暢,并要求共享督察意見書、督察建議函、通報案例等信息,做好違紀違法線索移交工作。
聚焦耕地保護開展專項監督。安徽是全國產糧大省、糧食流通大省、糧食凈調出大省,省紀委監委把“加強耕地保護、維護糧食安全”作為2023年推進政治監督具體化精準化常態化的重點工作,制定實施《加強耕地保護維護糧食安全專項監督工作方案》。省紀委監委明確了壓緊壓實黨委、政府主體責任,跟進監督黨的十九大以來專項督察發現的違法批準、轉讓、占用、破壞耕地突出問題整改等8個方面監督重點,通過全面起底處置問題、做實日常監督、嚴肅執紀問責、推動建章立制等措施,推進專項監督工作取得成效。
以“大腳板+大數據”強化監督。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紀委監委充分運用“室組地”聯動機制,組織紀檢監察干部深入一線開展實地走訪,對占用耕地違法圖斑整改落實等情況進行現場核實,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充分履職,防止屬地管理“走過場”,對存在“懶政”的干部及時開展談話提醒,對有關問題線索及時深挖細查。重慶市城口縣紀委監委聚焦耕地保護一個責任網格、一張衛片問題圖、一本“進出平衡”賬、一批行政審批權,分級分類精準派單監督;通過碼上監督、監督一點通、民生資金監管平臺等,強化數字監督。
壓緊壓實責任。福建省紀委監委將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專項整治列為政治監督、日常監督的重要內容,省紀委監委領導帶隊走訪自然資源廳,向“一把手”面對面傳導壓力,點對點督促履職。浙江省江山市紀委監委將整治耕地“非農化”、永久基本農田“非糧化”列入年度政治監督項目庫,通過詢問“一把手”查重視程度、調研督導查工作力度、日常監督查工作進度等“三查”方式,完善“工作提示+提醒約談”“制發建議+追責問責”“監督報告+質效評估”三項工作機制,倒逼主體責任落實。
深挖徹查耕地保護亂象背后的責任、腐敗和作風問題
在農村,亂占耕地建房等違法行為時有發生,部分基層干部失管失察或礙于“人情世故”,對相關問題的執法檢查不到位,導致永久基本農田被侵占。必須對耕地保護進行全方位“體檢”,以此為契機對違法違規占用耕地問題線索進行起底清零和“回頭看”;嚴格落實既查當事人、又查監管人機制,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駐自然資源部紀檢監察組有關負責同志分析,個別地方政府領導干部存在重經濟發展、輕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的政績觀偏差,甚至個別違法違規占用耕地問題就是由地方政府主要負責人決策主導,必須以“零容忍”態度動真碰硬,以“長牙齒”硬措施執紀問責。
駐自然資源部紀檢監察組有關負責同志分析,耕地保護方面的違法違規問題雖然表現很明顯,但是專業性、政策性較強,違法違規點往往較為隱蔽,容易被一些貌似合法合規的手續所掩蓋,需要運用土地方面的法律法規政策對每一個環節認真甄別剖析,查找違法違規點。
2022年9月,湖南省郴州市嘉禾縣紀委監委在查處坦坪鎮7戶村民申請建房手續審批把關不嚴問題時,對當地農村建房審批流程進行了梳理。
按照規定,由村民提出建房申請,村民小組及村委會審核并公示通過后,將申請上報至鄉(鎮)政府;鄉(鎮)政府組織自然資源所、規劃站等聯審,對土地性質、是否占用耕地、是否符合國土空間規劃等審核把關;聯審通過后,鄉(鎮)政府召開會議審定,會議通過并經分管鎮領導、鎮長審核同意后,向申請村民發放《鄉村規劃許可證》《建設用地批準書》;如申請建房的用地占用耕地,需向省市自然資源部門申請辦理農用地轉用手續,手續辦理成功后才能申請辦理建房手續。
調查發現,坦坪鎮政府相關站所對村民建房申請進行聯審時,時任坦坪鎮自然資源所所長李小兵、規劃站站長劉文兵等人在未辦理農用地轉建設用地的情況下,在7戶《嘉禾縣農民建房全程管理表》上簽字同意,致使違規占用基本農田建房2.3畝的行為發生。
發揮查辦案件治本功能,大連市紀委監委堅持問題導向,深入剖析已查辦案件暴露的短板漏洞,通過制發紀檢監察建議等方式,推動職能部門建章立制;利用典型案例開展警示教育,強化震懾;將耕地保護相關法律法規融入“送紀送法進基層”活動內容,提升基層干部群眾對耕地保護重要性的認識。